新闻中心
“共享法庭+人大代表联络站”赋能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信息来源:市法院 发布日期:2022-10-31

不增编、不建房,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个终端,网罗浙江解纷码、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庭审直播系统等软件模块,一站集成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功能⋯⋯在海宁,这样实体化运行的“共享法庭”已有167个。

近年来

海宁法院在“共享法庭”

各方面持续发力

以“小站点”承担起撬动

基层社会“大治理”的重任

赋能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拓宽联系渠道接受各方监督

“人代会前的这个加‘餐’很需要”“对法院工作的了解有了新路径,对履职很有用”……今年2月初,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海宁法院院长王建强和3名市人大代表以及部分居民代表,在海洲街道成园社区代表联络室“共享法庭”内,一边会前征求意见,一边“云旁听”了一起非法侵入住宅案件的庭审直播。

海宁法院利用“共享法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进一步拓展人大代表联络渠道,切实增进代表对法院工作的了解与认可,赢得代表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海宁法院新一届班子成员走进镇街代表联络站,征求意见、倾听民声

6月,海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建强带领新一届班子成员先后走进全市12个镇、街道代表联络站,“面对面”征求意见,“零距离”倾听民声。此次活动,共走访人大代表140多人,现场解答代表提问60多项,收集问题建议40多条次,内容涉及解决执行难、审判效率提升、应对疫情影响的司法举措、助力基层治理、法治宣传等法院工作的各个方面。


与代表联络站建立协同模式

“有选民问我,邻居家门口装了监控探头,清晰度太高了,自己家的日常都被拍到了怎么办?”“我去办证,系统里出来的个人信息不准确怎么办?”……4月21日下午,设在海昌街道代表联络站内的省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共享法庭”内,海宁法院行政庭法官马金晶在网络另一端,一边联系案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解读《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一边回答几位代表的提问。

今年2月,“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的协同模式在全市各镇、街道启动并实现全覆盖。运行形式主要有庭审旁听、法治宣讲与解读、参与调解、法律咨询、接待选民群众等,将司法资源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的同时,既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力量,又能实现“1+1>2”的良好效果。

9月8日上午,袁花镇的市镇两级部分代表旁听了一场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的公开庭审并在庭审后开展座谈。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旁听庭审,不仅对法院的审判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充实了自己的法律知识,而且对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增强监督实效提供了很大帮助。而既是法官又是人大代表的周劲松,则感觉在推进基层治理中,这样的协同作战更加有力有效。


以协同作战推进基层治理

在海宁,通过“共享法庭”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已成为常态。据悉,海宁法院以“共享法庭”多场景集成、全流程办理为基础,纵向优化市镇村矛盾纠纷化解三级联动和诉调衔接,建立“一般纠纷当场调、复杂纠纷协同调、立案诉讼就地办”基层一站式解纷新模式。

在市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共享法庭”,海宁法院和海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利用《海宁市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由类型化案件咨询团队专业法官通过“共享法庭”指导化解。最终,该企业涉及的多家关联公司与900余名职工发生的群体性劳动争议,得以处置化解。

▲重阳节来临之际,在海昌街道胜利社区“共享法庭”站点,居民收看老年人权益保护普法视频

9月1日,海宁法院举行第五期调解员培训直播活动。十余个镇、村社的“共享法庭”和海宁法院官方抖音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2000余人参与观看。今年以来,依托“共享法庭”已累计开展法治宣传超500场,观看人数1万余人次。